首页

何黎明: 力推中国从“物流大国”迈向“物流强国”

编辑: 系统管理员 文章来源: 湖南物流与采购 时间:2020年2月10日 00:00

\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物流业稳中有进、变中求新的一年。展望2020年,我国经济稳中向好的基本趋势不会改变,物流业平稳增长的总体方向也不会改变。但是物流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比较突出,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要求仍有差距,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

2019年物流业取得哪些成绩

2019年,我国物流业主要经济指标运行在合理区间,结构调整和新旧动能加快转换,降本增效取得阶段性成果,营商环境持续改善,为实现“六稳”目标做出了应有贡献。

总体运行缓中趋稳。社会物流需求增速持续放缓。2019年1—11月,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为272万亿元,同比增长5.8%。初步预计,全年社会物流总额近300万亿元,同比增长5.8%左右,增速较上年下滑约0.6个百分点。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发布发布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从5月份开始连续六个月处于荣枯线以下,显示有效需求相对不足。公路、水路等各类运价指数低位徘徊,均低于2018年平均水平。受业务量增速放缓、价格走低挤压,物流行业整体盈利水平进一步走弱,企业生存压力持续加大。

供需结构加速调整。物流需求结构持续优化。2019年,我国人均GDP预计超过1万美元,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强大国内市场刺激内需扩大、消费升级,也带动内需型、消费型物流快速增长。1—11月,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7.5万亿元,同比增长16.4%,依然保持两位数增长。全年快递业务量超过630亿件,人均达到45件。冷链物流、电商物流、即时物流等与居民消费生活相关的领域成为市场增长热点。物流供给结构稳步升级。大型骨干物流企业逆势而上,市场集中度进一步增强。全国A级物流企业总数已达6132家,其中5A级334家。“中国物流企业50强”主营业务收入总额超过一万亿元,进入“门槛”提高到30亿元。运输结构调整取得成效,2019年国家铁路完成货物发送量34.4亿吨,同比增长7.8%。随着运输结构调整,物流成本持续优化。运输费用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52.3%,较上年同期降低0.6%。

科技赋能物流数智化、平台化。科技应用引领数智化转型。2019年,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加快应用,物流业务实现全链路在线化和数字化,为企业智能化转型奠定重要基础。无人机、无人车、无人仓、无人驾驶、无人码头等智能装备使用场景增多,人工智能技术在物流领域逐步落地。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集体学习,区块链技术受到重视。区块链在物流供应链领域应用扩大到六大场景。平台经济日益兴起,在整车运输、城市配送、航运货代等领域涌现了一批平台型企业。交通运输部229家无车承运试点企业整合货运车辆211万辆,以政府监管平台、平台整合车辆为特点,市场集约化、规模化明显增强。

现代供应链成为新“亮点”。供应链创新发展进入新阶段。2019年,为推进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人民银行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等8部门联合开展的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工作。试点企业正在形成彼此包容、彼此开放、彼此共享的供应链思维,逐步由传统的拼速度、拼规模、拼价格的竞争,转变为上下游协作,共同搭建供应链协同共赢的生态圈,有效推进供应链成本降低和效率提升。为规范供应链金融发展,银保监会推出首份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专项政策,引导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数字化供应链积极探索,一批先进制造企业结合工业互联网,强化全球数字化供应链体系建设。中物联主持起草的《供应链服务企业分类及评估指标》团体标准正式发布,新兴的供应链服务企业向标准化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

物流枢纽网络助力枢纽经济。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加快升级。2019年,我国新设立6个自由贸易试验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西部陆海新通道等重大战略规划出台,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正在形成,也对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升级更替提出了新要求。目前,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初具规模,高速铁路、高速公路里程数以及港口万吨级泊位数等指标均位居世界第一,机场数量和管道里程居于世界前列,“五纵五横”综合运输大通道基本贯通。预计2019年全年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3.2万亿元,新增铁路8000公里、公路33万公里,高等级航道385公里、民用运输机场5个。2019年,国家发改委和交通运输部首次确定23家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物流枢纽网络建设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国际物流打开对外开放新局面。2019年,面对日趋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我国对外投资合作和对外援助执行保持平稳有序健康发展。对外投资和工程建设带动物流“走出去”发展,跨境电商、快递快运、物流平台等一批国内领先的骨干企业加速布局新兴物流市场。海外仓库、港口码头、公路、铁路等物流基础设施和成熟运营主体成为投资重点,“一带一路”物流体系建设稳步推进。“一带一路”国际物流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全年中欧班列开行1.8万列,联通亚欧大陆110多个城市。中国与白俄罗斯、蒙古国签署国际道路运输合作文件,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迈出重要一步。

绿色物流配合污染防治攻坚战。绿色环保对行业影响深远。2019年,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减少,未达标城市细颗粒物(PM2.5)浓度继续下降,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行动正式启动,多地出台环保限行和老旧柴油货车淘汰政策,全国全面供应符合国六标准的车用汽柴油,北京、天津等重点区域提前实施机动车国六排放标准。第二批24个城市绿色货运配送城市名单公布,多地出台针对清洁能源物流车的便利通行政策。多部门联动共同推进船舶靠港使用岸电,长江沿线11省市联合加快港口岸电全覆盖。国家邮政局开展绿色采购试点和可循环中转袋应用试点,为行业生态环保工作积累经验。

政策环境持续改善。2019年,也是物流政策“落地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形成“全国123出行交通圈”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4部门印发《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意见》,提出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的25条政策措施。交通运输部、商务部、邮政局等有关部门从各自职能出发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任务措施。物流降本增效政策措施大面积落地,交通运输业增值税税率降低1个百分点,物流辅助服务享受加计扣减政策;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全面取消,全国ETC客户累计达到1.92亿。物流营商环境得到持续改善。

2020年物流业的发力点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定调之年。在新的一年,物流行业要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打造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引擎,加快推动我国从“物流大国”向“物流强国”转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高物流保障。

一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稳字当头,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涉及物流领域的各项指标和要求,密切关注国内外环境变化和苗头倾向,加紧补短板、增能力、保稳定,平衡物流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关系,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任务高质量完成。

二是谋划物流“十四五”规划。坚持目标导向,围绕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两个大局”,紧扣“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抓住世界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探索新时代物流业发展的新使命和新要求,重点谋划物流行业“十四五”发展战略。

三是巩固物流降本增效成果。突出新发展理念,促进传统的数量型降成本向效率型降成本转变,统筹协调、系统谋划降低全社会物流结构性成本和制度性交易成本。引导企业以效率提升、技术进步、模式创新、节能环保来降低企业自身物流成本。以供应链创新应用为抓手,降低供应链综合成本。

四是挖掘强大国内市场需求。顺应消费升级、产业升级新需求,从低水平粗放式发展方式转向精细化、高品质发展,挖掘新需求,培育一批标杆企业和服务品牌,助力强大国内市场再升级。完善城市消费物流服务体系和农产品上行渠道,重点提升电商物流、快递快运、即时物流、冷链物流等细分领域的服务水平,让人民群众享受物流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果。

五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坚持科技引领和技术驱动,抓住5G商业应用的历史机遇,强化共性技术协作攻关和行业推广。推动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变革,打造万物互联的物流互联网,助力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平台化转型,建设智慧物流新生态。充分挖掘区块链技术潜力,推进区块链与实体产业相结合的项目落地,激发物流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六是建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推进“国家物流枢纽联盟工程”和“全国百家骨干物流园区互联互通工程”,促进物流资源互联互通和共享利用。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统筹社会物流资源布局,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国家物流枢纽。

七是提高物流对外开放水平。配合“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国际物流合作和交流,提升国际运输、通关与物流便利化水平,打造国际物流大通道,构建面向全球的物流与供应链服务体系。要正视国际贸易环境变化的影响,适应全球产业转移和分工重构的趋势,防范供应链风险,协同供应链各方合作共赢。

八是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物流业是新兴的服务业,也是复合性产业,涉及部门多、协调难度大,对政策环境依赖性高。在前一段“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政策环境持续改善的基础上,研究进一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国家和地方、市场和企业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联合会专区   |    行业资讯    |    通知公告    |    企业评估    |    政府之窗    |    教育培训    |    专家之窗   |    合作之窗    |   联系我们

地 址: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天雄路118号   电 话:0731-81865607   E-mail:HNWLYCG@126.COM
版权所有:湖南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