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营改增”试点的临近,青岛不少税务师事务所也开始跟着忙了起来。在青岛铭嘉税务师事务所的营改增交流群中,不少企业的会计都开始算起了小账。从目前企业反映的情况来看,不少企业,尤其是货代企业和物流企业,不得不面临营改增的尴尬期,税负不但没有降下来反倒有上升。本意是减轻企业税负的“营改增”,何以“事与愿违”?对此近日记者进行了调查。
货代行业税负大幅增加
从事外贸行业的张先生最近收到了上游企业一家货代公司的通知,称将要提高货代价格。“通知说从8月1日起,之前合同所签订的价格全部不包含税,让我们额外再掏出6%的税!”张先生说。
事实上,从7月底,青岛不少货代企业就开始酝酿提价。“货代行业属于物流辅助业,是在流通领域专门为货物运输需求和运力供给者提供各种运输服务业务的总称,"营改增"以后,过去5%的营业税调整为6%的增值税。”市南区一家货代企业财务人员称:“由于营业税和增值税的基数不同,仅税率并没有可比性,从实际操作看,我们的压力反倒大了。”
城阳一家货代公司的财务人员唐女士肯定了这一点。“尤其是跟航空公司直接签约的,影响更大。”唐女士透露,以她所在的公司为例,每月和上游企业航空公司产生约100万元的交易额,之前缴纳营业税差额交税大约每月3万元,现在缴纳增值税却要6万多元,上涨了整整一倍。
跨不到进项抵扣门槛
“因为货代企业必须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才能抵扣,但我们根本拿不到。”在解释为什么税负上升时,唐女士告诉记者,从事国外贸易的他们所面临的现实情况是上游运输企业(海、陆、空)所提供的国际运输服务要么实行增值税零税率或免征增值税,要么不属于在中国境内提供应税服务,不能提供符合规定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正因为此,货代企业无法从承运人处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凭证,国际段代收代付的费用(约占总额的70%以上)不允许再执行差额纳税,需由代收企业纳入税基(税率6%)。
“我们无法承担这6%的增长,从另一个角度说,这意味着我们的生产成本提高了,所以只能让下游的外贸公司、其他货代公司承担这部分税额。”唐女士坦言。
运输企业难免阵痛
同样感到阵痛的,还有交通运输业。“一般认为运输企业是重资产企业,固定资产数量很大,更新速度较快,"营改增"后,新购进的货车等固定资产可以抵扣部分增值税。可实际情况是,传统运输企业受业务发展影响,固定资产更新的速度并没有那么快。”青岛铭嘉税务师事务所所长万萍分析。
青岛一家物流公司财务人员告诉记者,对运输企业来说,成本主要来自油料消耗、过路过桥费、人工工资和场地租金。“目前来看,只有油料消耗和修理费能拿到增值税发票,企业可以进行抵扣,而其他费用却不能抵扣。”
现实状况是,运输司机在全国各地跑,加油后很难取得正式发票。这样的现实导致能抵扣的金额非常有限。“而且现在还有试点以外的城市,它们的企业拿不到增值税发票,我们的购进项目也不能进行抵扣。”这位工作人员坦言。三原因导致不降反升
“根据先期试点省市经验,占试点纳税人大多数的小规模纳税人税负下降,少数纳税人税负有所上升,主要集中在公路物流运输和货运代理行业、船舶代理行业。”市国税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导致这一现象有三个原因,首先就是改革范围有限。“目前营改增仍不彻底,许多行业尚未纳入试点,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增值税运行链条不完整、进项税额抵扣不充分的局限。”
企业的投资周期也是一大原因。“一些试点纳税人在改革前大部分设备投资项目已经发生,导致进项抵扣相对较少,这就使得进项税额与销项税额在一定时段上不匹配。”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本次试点中取消了营业税的差额征税政策,这就导致从事国际货物和船舶代理的企业因增值税链条中断导致税负上升。”随着时间的推进和改革范围拓宽,纳税人对改革的适应程度逐步增强,其表现程度会逐步缓解。记者 周晓荷
营改增试点今起推向全国
为优化现行税制,减轻企业负担,推动产业结构调整,释放改革红利,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以下简称营改增)试点8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推开,并将广播影视服务等纳入现代服务业范围,这标志着营改增试点实现了地区、行业“双扩围”,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大。
营改增不是税种的简单转换,而是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推进营改增,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也是以结构性减税促进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点。营改增改革的推进,有利于消除重复征税,促进社会分工协作,优化经济结构,促进服务业发展 ,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虽然这项改革将较多地减少财政收入,但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积极稳妥推进这一改革尤为重要。
截至2013年6月底,纳入试点企业户数、减税规模均稳步增长,全国试点企业超过130万户,累计减税规模超过800亿元,仅今年上半年减税规模就已超过400亿元,减税面达到95% ,尤其是小规模纳税人普遍实现减负,减税幅度达到40%。